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板 | 同学录 |  |  | 教师博客 | 各教研组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 邵武一中 >> 各教研组网站 >> 地理 >> 课件 >> 高考专题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高考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提纲           ★★★ 【字体:
高考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提纲
作者:北京师大附中 韩英英    教研来源:jtyjy.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9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提纲)
北京师大附中 韩英英

目的要求
1
.夯实基础知识。因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了对它们的理解与记忆,才谈得上灵活应用,比如沿着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和运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地理环境的演化性的思路复习自然地理有助于系统全面、综合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有助于认识地理学科特点和试题的本质。
2
.提高学科能力。目前的高考试题多以考察能力为核心,尤其是考察学科能力,作为考生应该明确这些学科能力。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地图技能、空间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等。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经常无暇顾及能力训练,在第二轮复习中,则应有较大的变化,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各种学科能力进行一些专题训练。特别要加强对知识综合、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
3
.联系实际,扩大视野。目前高考试题很注意从现实社会生活切入主题,或让你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我们已经比较注意这个问题,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再一次关注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并将它们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4
.查缺补漏。综合考试因题量和题型的限制,考点覆盖面小,考试内容的选择往往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因此必须全面复习,不要寄希望于猜题或抱有侥幸心理。对以往因为教师教学、学生本人缺勤、注意力不集中、知识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知识、能力方面的漏洞要通过这一轮复习尽力弥补上。

自然地理部分
一.反映物质组成和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
(一) 物质组成
宇宙环境:天体(类型) 天体系统(级别),星座,太阳系(成员)
大气圈:三类成分(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干洁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一些作用十分重要的成分(水汽、固体杂质、二氧化碳、臭氧等),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水圈:水体类型、主要水体比例(海洋水、淡水、冰川水、地下水、淡水资源)
岩石圈:元素(主要8种) 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及其化学成分) 岩石(三类) 岩石圈和地壳(区别)
生物圈: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微生物和一些小动物)、非生物环境
(二)物质运动(注意示意图)
1)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2)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
3)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旋和反气旋、季风环流
4)水循环: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水量平衡原理,各种水体之间的互相转化,河水的补给类型,洋流,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环节,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5)地壳物质循环: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火山、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形式,三大类岩石通过内、外力地质作用相互转化
6)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二、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第一章:
1)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高度、大气的状况)
2)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
4)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5)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6)降水形成的条件(三个)
7)影响天气的因素(气团和锋、锋面气旋)
8)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
第三章:
1)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降水、气温、流域面积)
2)影响洋流的因素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渔场形成的条件(三方面)
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第四章:
1)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板块构造学说
第五章: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气、岩石、水等圈层的)
2)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

三、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

(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地理分布规律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间三类:
1
.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数量多,地位重要)
第一章:
1)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在掌握规律的同时,要对一些重要城市的大致纬度有所了解,例如,莫斯科、多哈、纽约、悉尼四个地方的线速度相比较)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可以概括为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这样不仅可以把握两分两至的情况,也有助于理解其它非典型时间的情况)
3)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经度靠东边的地方一定比偏西的地方先见到日出日落吗?)
第二章:
1)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主要掌握中国的情况。与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有什么不同?)
2)冬夏季气温水平分布规律(世界,中国,等温线图)
3)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的分布
4)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等压线图)
5)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国)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7)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分界线,注意与其它地理界线的区别)
第三章: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难点是在等温线图上分辨别南北半球、海陆或季节)
2)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纬度、经度两个方向)
3)洋流分布
4)渔场分布
5)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国)
5)水资源分布(大洲、部分国家,总量、人均)
6)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水资源分布
第四章:
1)地震、火山、地热的分布
2)重要地形区分布(世界、中国)
3)海底岩石年龄分布
4)六大板块分布(各板块上分布着哪些大陆、海洋)
第五章:
1)自然带(理想大陆、世界、中国)
2
.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因数量相对较少,往往被忽略)
第一章:
1)太阳的外部结构
第二章:
1)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名称、位置、成分、温度变化、空气运动、天气)
2)气压垂直分布(等压面图)
第三章:
1)海水温度垂直变化
2)洋流速度、方向随深度变化
第四章:
1)地球的内部圈层
2)地壳的垂直分层
第五章:
1)山地自然带及植被的垂直变化
3
.宇宙空间中的分布(主要在第一章)
1)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
2)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
3)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
时间变化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
1
.周期性变化规律(以日、月、年为周期)
第一章:
1)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昼夜更替)
2)地球公转周期(到达两分两至、近远日点的时间,公转速度随时间变化)
3)太阳直射位置(直射点)的周年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5)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
6)晨昏线的变化
7)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27.32日)
8)月相周期性变化(29.53日)
第二章:
1)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
2)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3)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
4)气压年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季风
6)海陆风
7)山谷风
第三章:
1)河流径流年变化(随降水、气温变化)
2)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第四章:
1)流水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泥石流、滑坡)
2)风力侵蚀、搬运时间变化(如沙尘暴)
第五章:
1)生物生长周期
2
.长期性变化和过程性变化
1)太阳活动(11年周期)
2)厄尔尼诺、拉尼娜(27年)
3)火山、地震(活跃期、平静期交替)
4)大陆飘移
5)气候中长期变化(气温、降水)
6)地理环境演化史
7)锋面天气过程
人文地理部分
一、反映因果联系的地理原理(主要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整体性不仅是自然地理的重要原理,同时也适用于人文地理。以下是高中地理下册中的能够体现整体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原理性知识。
第六章:
1)自然资源的特征
第七章:
1)煤炭形成的条件
2)石油形成的条件
3)水能形成的条件
4)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第八章:
1)农业生产的特点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第九章:
1)工业生产的特点
2)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
第十章:
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人口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关系
4)城市的区位因素
第十一章:
1)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两种角度)
二、反映事物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重点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高中地理下册人文地理部分有关分布的知识主要是一些分布的事实,也要落实在图上,归纳如下:
第六章:
1)森林、草原的分布(世界、中国)
2)中国耕地的分布
3)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落实名称、所在省、重点保护保护生物)
4)中国主要绿化工程分布
5)中国的铁矿、有色金属矿产分布
第七章:
1)煤炭分布(世界三大煤带、中国)
2)石油分布(七个石油产区,中东详细掌握,中国)
3)水能资源分布(世界、中国、重要水电站)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线路
第八章:
1)农业地域类型分布(新老教材结合)
2)中国农业地域差异(东部与西部,北方与南方)
3)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4)中国的商品粮和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第九章:
1)世界主要工业区及其工业中心
2)中国主要经济地带、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
3)中国对外开放地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4)中国东、中、西部划分
5)中国的交通网(铁路、公路、海港、内河航道)
第十章:
1)人口的分布(世界、中国)
2)人口迁移(国际、国内、中国)
3)世界城市群、带
4)中国特大城市


三.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训练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
1)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2)能源构成的变化
3)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小麦为例)
4)农业的发展阶段
5)工业的发展历史(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6)人口增长(世界、中国)
7)城市的起源和城市化进程
8)历史上黄河的改道
9)湖泊面积变迁(长江中下游、黄河源、咸海等)
10)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变化

 

教研录入:wnn    责任编辑:wnn 
  • 上一篇教研: 高考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条目详解

  • 下一篇教研: 高考专题   区域分析的比较方法专题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教研
    没有相关教研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