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板 | 同学录 |  |  | 教师博客 | 各教研组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 邵武一中 >> 各教研组网站 >> 地理 >> 教研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从高考题看高中地理中的图表教学           ★★★ 【字体:
从高考题看高中地理中的图表教学
作者:魏冬英    教研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3

从高考题看高中地理中的图表教学

 

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魏冬英   354000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生命”,是地理学科的一种重要语言,是知识、能力、过程的载体,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纵观2000年恢复高考后的地理试卷,可以说每一道题都离不开地图。以200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为例,Ⅰ卷中前十二道客观题,都必须在读图1——图4,再分析判断得出答案,Ⅱ卷第36题及39⑴—⑶更是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综合测试。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读天气(云)图、旅游图、政区图等等,可见地理图表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是勿庸质疑的。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高度重视。教材中的图表种类很多,且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教师可根据其重要性,因图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下结合2005年高考题和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对教材的理解,谈谈我对高中地理教材中图表教学的思考。

一、  无图考图,重视图文互换能力的培养

无图考图是高考题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再现教材中的相关文字的能力,而且考察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如今年高考卷Ⅰ第148912题。

以第1题为例,关于石油的埋藏条件,教材中描述为“例如,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为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会以板画形式(见图一),配合油、气、水的比重大小加以补充说明。

教材中类似的,还有“世界人口的发展”、“世界城市化进程”等。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教材中以文字形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十八世纪中叶以前,十八世纪中叶——二战,二战后,其进程分别用“缓慢”“加速发展”及“达到空前程度”等字眼来描述,若教学中能用三种不同斜率的折线绘制(见图二),学生感觉既直观又明了,教学效果非常好。若能与《世界人口增长图》加以类比,则教学效果更好。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活动的练习,让学生先计算出城市人口比重,再转换成图型,以训练学生的图文互换能力。

二、  读坐标图,注重读图基本功训练

坐标图是以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是地理统计资料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图像的横、纵坐标表示的不同含义来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地理数据的表示与运用”已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技能篇”中做了专门介绍。

将坐标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判读,也是高考试题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第卷的第10-12题,就是此类题目,也是今年高考失分较多的题。而坐标图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多有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训练学生判读坐标图的方法。例如讲《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时,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读图的顺序,即“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主图”;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该图的类型,即坐标图,并引导学生读出该图纵、横坐标的含义,即该图的横坐标代表纬度,两条纵坐标分别表示温度和盐度及其单位;第三,引导学生读出主图中温度曲线和盐度曲线的形态,归纳其变化规律和原因,即“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第四,让学生读出主图中温度和盐度曲线的“极端值”及其出现的纬度:即海洋表层温度最高约为27,出现在北纬10º左右(并不在赤道);海洋表层盐度最高约为3.57%左右,分别出现在南纬20º和北纬30º左右,低纬度最低值出现在北纬10º左右,而北纬60º-70º以北不再有温度和盐度曲线表示。这是为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边分析图、边得出答案。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学生已学会了读图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其读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表格数据与图型的转换能力的培养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现,教材中出现有绝对数据、顺序数据、比率数据、平均数据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关注这些数据,学会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选择最佳的图示方法来表达,且运用图表分析问题。例如,讲“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时,既要引导学生读数据,又要指导他们通过对数据的比较,总结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者最突出的结构特征及其共同点,从而分析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这个结论。又如,2005年高考卷Ⅰ的第8——9题,即是将数据与图型进行相互转换的一道典型题目。也是今年高考卷Ⅰ中学生失分较多的,许多老师对此题颇有看法。我认为,该题是教材中一组数据的变式。在高一地理下册表5.3“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的教学中,若将煤、铁的数据变化让学生读出,教师运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见教师用书参考资料)原理稍加解释,学生就不至于丢分。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中心观点,就是强调价格(含运费)和成本的因素,去寻求工厂的最小费用的区位。

四、  关注区域地图,整合地理知识

区域地图是一切地图的底图,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以区域地图为依托,再现各种地理要素,考察学生的推理、分析及各种基础知识的整合等地理思维过程,在每年高考卷中均有体现。2005年高考卷中的567题及39题⑴—⑶均使用了局部区域地图,且分值达29分之多。

如何让学生能将散落于初、高中地理中的知识加以整合?我的方法是“先世界,后中国”,“第一轮复习化整为零,第二轮复习组零为整”。在复习世界区域中,可先设计出13个分区,每一个分区的政区图,配合一张空白表格。如下表。

东亚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位置与范围

地形

气候

河湖

植被

居民

农业

工业

城市

交通

(东亚政区图)

 

 

 

 

 

 

 

 

 

 

要求学生在图上添加经纬线、河流、山脉、交通线等线状地物和矿产、城市、旅游景点等有特色的点状地物,以线串点,配合填表,将零散的初、高中地理知识整合到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在第二轮复习时,以经纬线、河流、山脉、交通线等线状地物,将局部区域图加以拼接,既利于学生掌握各区域的相对位置,又可以将相邻或相似及相关区域加以比较,形成整体概念。

而复习中国地理时,我则让学生自己描图,再绘制相关地物,形成与世界地理类似的知识体系。为强化学生的区域概念,至于国土整治,在每一个区域,我都要求学生描绘,并添加上经纬线(度)等相关知识。

区域地理的复习,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非常重视的,我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

五、  图表知识的综合运用

2005年高考卷第36题,将小区域的平面图与三个剖面图相结合,既考察学生阅读平面图和剖面图的能力,又考察了他们辨识地理图像的能力及分析、综合的推理能力。阅读该图,初次看,类似高三地理国土整治中的“南方低山丘陵区”,又象西南地区,然而却都不是,只能说是一块虚拟区域图。图中蕴含着“自然与人文相协调的思想”,要利用村落及小路的分布特征作为辅助条件,来推测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剖面图AA′和CC′中,河谷两侧地形相对较平坦,BB′图中河谷两侧较陡,配合南方村落形成的特点,即“沿河或沿山麓呈线状分布”的思想,推理“AA′为盆地,BB′为峡谷,CC′为河谷地形”,得出类似于长江三峡“宽谷与窄谷相间分布”的整体地形特征。

本道题能力立意明显,所运用的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剖析教材中的案例,还要教给学生剖析图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更要求学生有整体把握各区域特征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以上是本人对2005年高考卷地理题的初浅看法,及对自己多年教学的总结。总之,地理图表已成为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载体,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类图表的作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运用经典练习题(尤其经典高考题)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考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教研录入:wnn    责任编辑:wnn 
  • 上一篇教研: 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生学会自学

  • 下一篇教研: 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教研
    没有相关教研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