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板 | 同学录 |  |  | 教师博客 | 各教研组网站 | 
您现在的位置: 邵武一中 >> 各教研组网站 >> 地理 >> 教研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字体: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以高一上册为例
作者:未知    教研来源:www.zxxk.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9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以高一上册为例

江苏省太湖高中 谈晓红

摘要: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理解新教材,认可新教材。广大教师用惯了老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已根深蒂固,接受新教材需要一个过程。本文通过对新老教材对比,全面分析了新、老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的异同,有利于教师理解新教材,掌握新教材。

关键词:新挑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终生发展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的推行,首批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陆续出版。江苏无锡市从059月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教材。通过高一一个学期的教学,新课程是少人欢喜多人愁,喜的是新教材确实给我们教师大显身手的机遇和挑战;愁的是广大教师面对新教程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从。这说明课程改革的推行,新教材的使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教材的对比和思考,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以下就三个方面对旧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上册)和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必修)课程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传统人教版教材经过屡次修改,已非常成熟。在编篡上,它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别展开叙述。其优点是可以对地理知识作系统地描述,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点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贯通。

为了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近年来不少高三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备考时,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即将分散于不同章节的有内在联系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讲述,将相近的内容归纳于同一专题下,将地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做法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暗合的。反过来,也可以说《课标》的课程设计其实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基础上的自然发展。例如,新课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先介绍了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地等自然地理内容,接着分析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人文地理内容,将原来分布于高中地理上册和下册中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也真正体现出了教材所要突出的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设置“专题”这就是新旧教材在编写上最显著的区别。这种编写方式,体现了一种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理念,即地理教育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地理的一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用整体的眼光去认识地理知识。这种转变同时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解决课程理念、学习目标与学科知识的矛盾,实现从知识学习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新课程内容设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为说明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选择太阳对地球的影向为案例;说明大气组成成分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选择以CO2的变化为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别以山岳的形成和河流地貌为例,即从同类中选取隐含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不仅自然地理各个要素选取典型的案例,作为对某一知识点的补充或拓展的案例,同时也出现在教材中或教材后,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个别知识向同类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二、教学方式上,主要变化是从以教师为主导到学生自主性探究。

传统教育也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它是以教师为主导,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注重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从而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因而,传统教材过多倚重了接受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探究问题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而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相对比,增设为“问题研究”、“阅读”、“案例”、“思考”,增加了“活动题”,“问题研究”下有“知识拓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题”、“提出建议”、“分析反思”、“分析预测”、“评价建议”。其中“阅读”“活动”题不仅出现在每章节后,还出现在课文相应知识点之后,以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活动”题中也有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例如第四章第二节“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活动题中,就出现了“最大限制坡度”这个教材中没有的但学生通过先前建立起来的能力结构学生可以理解的概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支持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等。教师面临更多的质疑和挑战,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三、从单一型笔试到复合型考查

传统的学习评价注重的是结果,评价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考试分数。传统的应试考试,产生了一切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在很多教师观念中,考试代表全部,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则不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明显,考试试题都出考前背过的,这样教师和学生还有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学生的发展异化为代表知识和技能的分数,那么何谈学生将来对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适应呢?而课标的评价方式,包括了结果和过程的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新课程也明确了考试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教材“活动题”部分展开形式与传统教材完全不同,问题结果不是依据课堂老师传授的新知识能完成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分析,甚至是动手制作才能完成,由此可见,新教材在评价方式方面,的确作了积极的引导。同时,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走进新课程》(朱幕南主编)也明确指出,“还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探索各种类型的选拔方式”等等,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有效的评价,本人也心存疑虑,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片面,但操作容易,对教师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的评价方式虽然全面,但操作麻烦,容易受各种认为因素干扰,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即使实行学分制,也存在各级各类学校选择人才的问题。

    总的来说,新教材很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又是在老教材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的结晶,只要广大教师读透新教材,接受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新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深切希望同行们从学生终生发展考虑,积极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中来

 

 

教研录入:wnn    责任编辑:wnn 
  • 上一篇教研: “短语记忆法”十例

  • 下一篇教研: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教研
  • 高中地理必修1   2.4全球气候…

  • 高中地理必修1   2.3常见的天…

  • 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

  • 高中地理必修1   2.1冷热不均…

  • 高中地理必修1   2.4全球气候…

  • 高中地理必修1   2.3常见的天…

  • 高中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

  • 高中地理必须1   2.1冷热不均…

  • 高中地理必修1   3.3水资源的…

  • 高中地理必修1   3.2大规模的…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