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模式的目标是以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挥个人特长和潜在能力。与此同时,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使班主任工作方法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学习心理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性心理的教育、个性心理的教育。而性格的教育以及个性倾向性的教育都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相关。 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①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②教育目标——培养和发展健康心理;③教育关系——民主合作互助;④教育过程——主动生动活泼;⑤教育方法——启发、内化与感悟;⑥教育环境——和谐愉悦共振。 模式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如下:五个环节、四种方法、六条原则、十条常规、六项结合。 根据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筛选了60多位心理教育试点班主任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有效因素,归纳为十条常规:1.善于调查了解学生;2.善于进行过程性分析;3.善于开展心理诱导;4.善于建立情感生活;5.善于设计教育活动;6.善于指导家庭教育;7.善于控制自我情绪;8.善于创设良好氛围;9.善于让学生认识自己;10.善于运用反馈机制。 六项结合。即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要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学生的行为训练、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榜样教育、培训和使用学生干部及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舆论等六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益。
摘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